北京市本级教育项目绩效考评指标解释
提供者:气象局
发布时间:2008/12/18 12:00

北京市本级教育项目绩效考评指标解释

一、共性指标

(一)一级指标

1.业务考评:是指对项目开展专业活动结果的考核与评价。

2.财务考评:是指对项目经费管理与支出情况的考核与评价。

(二)二级指标

1.事业发展规划:是指发展相关事业的总体计划,是项目提出的依据。

2.立项和目标:是指项目立项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项目预期目标的明确性、难易程度。

3.组织管理情况:是指保证项目实施的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组织协调情况、条件保障(人、财、物)等。

4.实施情况:是指项目目标(阶段目标)、考核指标(阶段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和项目计划进度的执行情况。

5.实施效果:是指项目产生的直接与间接效益。

6.阶段性实施效果:是指项目实施至考评规定的截止日期前产生的直接与间接效益。

7.财务预算和资金落实:是指项目经费的预算和到位情况。

8.财务支出与决算:是指项目实施期间的经费支出情况和财务决算情况。

9.财务支出:是指项目实施期间的经费支出情况。

10.财务信息质量:是指所提供财务信息的完整、真实和准确程度。

11.财务管理:是指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及执行的规范程度。

(三)三级指标

1.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是指主管部门或项目承担单位制定的相关事业发展总体计划及该计划的实施情况。

2.项目与事业发展规划的相符性:是指项目安排是否与事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或主要方向相符。

3.事业发展规划的社会、经济和政策效应:是指事业发展规划在社会、经济和政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4.项目立项论证的科学性、合理性:是指项目立项论证过程是否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立项依据是否充分。

5.项目预期目标的明确程度:是指项目预期目的和任务的清晰、确切程度。

6.项目目标的难易程度:是指完成项目预期目的和任务在技术或条件方面的难度大小。

7.项目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情况:是指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组制定的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

8.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是指项目实施是否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制度执行。

9.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情况:是指系统支配各方面条件、推进项目进展的情况。

10.项目实施的条件保障情况:是指对实施项目所需资源(人力、配套资金、实验手段、场地、材料、信息等)的获取和利用情况。

11.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是指项目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和任务的比较。

12.项目阶段目标和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是指项目实施至考评规定的截止日期前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和任务的比较。

13.项目计划进度执行情况:是指项目按预定的时间、步骤执行的情况。

14.项目预算的合理、合规性:是指项目预算重点支出项目及支出结构与有关规定的符合程度。

15.项目预算的具体、准确情况:是指项目预算的详尽、清晰和确切程度。

16.项目资金的到位情况:是指项目实际获得经费(包括配套经费)的情况。

17.项目财务支出情况: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支出内容、结构和额度的合理、真实情况。

18.项目财务决算情况:是指项目经费实际支出内容、额度与预算科目、额度的符合程度;若有调整,是否合理。

19.项目支出的规范性: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支出内容、结构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20.项目财务资料完整性:是指证明项目经费收入、支出的资料的齐全程度。

21.项目财务资料真实性:是指证明项目经费收入、支出的资料的诚实和可信赖程度。

22.会计信息准确性:是指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经财务人员用特有财务方法处理过的数据(如项目支出明细表、决算表)的确切程度。

23.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情况:是指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组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程度。

24.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是指项目经费收入、支出活动按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的情况。

二、个性指标(三级指标)

(一)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1.对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促进作用:是指项目的实施对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的促进作用。

2.提高科研和/或教学水平的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提高科研水平、推动学校相关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

3.提高教师和/或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及水平的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对学校教师队伍、管理队伍知识能力业务水平、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

4.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项目的实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经济收益及其他方面的效果。

(二)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1.改善实验室/实训基地环境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对实验室/实训基地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改善状况,包括实验室/实训基地面积、通风、控温设施及水、电、气等运行条件状况和研究氛围、管理制度等。

2.教学和/或科研水平提高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改善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习效果以及提高师生科研水平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3.教学和/或科研队伍建设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引进和培养学科团队、学术带头人、实验室/实训基地专职技术队伍,改善科研、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提高教学和/或科研能力和水平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4.对相关课程的作用:是指项目实施对相关课程的完善和更新情况。

5.对相关领域或专业的影响:是指项目实施对相关领域或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学科与研究生教育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1.科研和/或教学水平提高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提高科研水平、改善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2.科研和/或教学队伍建设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引进和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团队,改善科研、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3.培养人才情况:是指通过项目实施造就的专业人员(含研究生和研究组成员)数量及其总体水准。

4.学术交流或对外开放和服务情况:是指项目组与同行在学术上的交往活动,共同开展工作,以及对外界的开放程度和科技咨询、服务的情况。

5.对相关领域或专业的影响:是指项目实施对相关领域或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科研计划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1.项目预期目标的先进性和明确程度:是指项目预期目的和任务的学术和技术水准在相关领域所处的位置以及预期目的和任务的清晰和确切程度。

2.取得的成果(论文、专利、获奖等)及成果水平:是指通过项目研究发表的论文、申请和授权的专利及获得的奖项等的数量和水准。

3.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论文、专利、获奖等)及成果水平:是指项目实施至考评规定的截止日期前所发表的论文、申请和授权的专利及获得的奖项等的数量和水准。

4.成果的产业化前景、应用前景或理论意义:是指项目成果能否成功转化为产品并形成产业的预期或项目成果能否得到应用的预期,或者项目成果在理论发展上的价值和贡献。

5.培养人才情况:是指通过项目实施造就的专业人员(含研究生和研究组成员)数量及其总体水准。

6.对促进相关学科发展的作用:是指项目实施对相关学科的积极影响和推进作用。

7.取得的经济和/或社会效益:是指项目实施中进行产品销售、专利转让、服务咨询等产生的经济收入,以及项目实施对相关行业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五)科研基地建设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1.改善基地环境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对科研基地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改善状况,包括科研基地的面积、水、电、气等运行条件状况和研究氛围、管理制度等。

2.提高科研水平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对教师及项目单位科研水平提高所起的作用。

3.基地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优化基地人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的管理和科研水平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4.取得的科研成果:是指通过项目研究所获得成果(包括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申请和授权专利数、获得省部级或国家级奖励、标志性成果等)的数量和水准。

5.科研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是指项目实施中进行专利转让、服务咨询等产生的经济收入,以及项目实施对相关行业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6.对外开放和服务能力:是指在科研活动中项目组对外界开放的程度,以及开展对外科技咨询、服务的能力。

(六)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1.成果的转化规模:是指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通常主要指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材料、新产品等)的商品化、产业化规模以及推广的范围。

2.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是指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通常主要指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材料、新产品等)在企业、用户的推广应用规模及效果。

3.成果的适用性:是指项目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潜力和能力。

4.成果产业化前景:是指项目所涉及的成果能否成功转化为产品并形成产业的预期成效。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指项目成果能否成功转化为产品并形成产业的预期成效、对相关行业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以及在资源、环境与生态领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6.成果转化情况:是指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规模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综合情况。

(七)图书馆建设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1.改善图书馆资源环境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优化文献资源配置、改善图书借阅环境、提高图书管理和服务水平等软硬件环境方面的改善状况。

2.提高图书馆文献服务水平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扩大服务范围,采用信息化技术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3.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改善图书馆专业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图书馆专业队伍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等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的作用。

4.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项目的实施在对师生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文献服务等服务内容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影响和经济收入。

(八)信息化建设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1.改善教学和/或科研条件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校的科研装备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所起到的作用。

2.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学校建立高效、便捷的管理流程,提高学校教学、财务、人事、科研等管理效能以及提高学校的教学、教务、办公、学籍等方面的服务水平等方面起到的促进作用。

3.推动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推动学校教学信息资源、教学管理信息资源及相关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情况。

4.信息化队伍建设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学校信息化队伍培养、结构优化及提高队伍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建设情况。

5.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项目的实施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九)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1.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和/或生活环境情况:是指项目实施在学校教学条件、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改善状况。

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项目的实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经济收益及其他方面的效果。

(十)设备购置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1.新增设备配置的经济性、合理性:是指项目购置的设备是否存在重复购置情况,购置的设备性价比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办公等的需要。

2.设备配备和利用情况:是指项目所涉及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及使用情况。

3.设备按计划配备和利用情况:是指项目所需设备按计划购置、安装、调试及应用情况。

4.改善教学/科研/办公条件情况:项目所购置的设备在改善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条件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5.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项目购置的设备在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通过设备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收入。

(十一)北京市与中央共建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1.促进北京发展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2.科研和/或教学水平提高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在提高科研水平、推动学校相关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作用。

3.培养人才情况:是指通过项目实施造就的专业人员(含研究生和研究组成员)数量及其总体水准。

4.学术交流或对外开放和服务情况:是指项目组与同行在学术上的交往活动,共同开展工作以及对外界的开放程度和科技咨询、服务的情况。

5.所取得的成果或成果转化情况:是指项目的实施所取得的论文、专著、专利和科技奖励等成果的数量和水准,或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